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史》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03 03:05: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09年某一期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出了一道题:“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选手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马可尼——无线电之父
B.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标志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D.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抗日三字经》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之手。全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文中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其中的“姚子青,守宝山”是在正面战场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解题关键是了解材料,宝山战斗是在淞沪会战。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不包括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会议的理解。A项是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的理论探索,但是它不是转折。所以A项是错误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A.利用美国扶植
B.制定可行政策
C.发展教育、科技
D.利用战争机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中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军需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而德国并没有利用到战争的机会,ABC项是二者的共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客观上仍然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B.当时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发展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D.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最终大部分却流向中国。这是由于中国与欧洲商品交易引发的结果,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这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白银财富而欧洲商品在中国市场狭小,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已经转向欧洲,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即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但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差距在逐渐拉大,中国也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