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2:55: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可知当时可以通过报刊征婚,并提出征婚对象须有近代文明素质和婚礼遵循近代文明方式。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参考答案:
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1:叙述体现时序感(2分)
水平2:叙述时序跳跃(1分)
水平3:叙述缺乏时序感(0分)


本题解析: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基本上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抗自然地能力增强。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由于煤炭和石油成分复杂,排放出大量气体,当超过自然地净化能力,便造成污染;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了人类共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太宗与康熙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二人在位期间的共同贡献是?(?)
A.奠定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B.实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C.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D.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欧共体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C不对,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D不对,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A符合题意,欧共体的成立表明两极格局下欧洲为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发展经济而走向联合.
点评: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 -page-]

1、判断题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中国焦点2006》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
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判断题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  )
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判断题  袁世凯得以复辟的原因有?(?)
①袁世凯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腾讯历史频道曾推出《转型中国1840—1956》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56年年度事件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尚未问世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9/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