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7-03 02:53: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南优2号” ③穿珠算盘 ④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要求提供的是现代科技的素材,而③穿珠算盘是古代的科技发明,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着那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遥相呼应,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如果说马丁·路德等人还在大力提倡读圣经原著以反对教皇专制,那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材料二?牛顿(力学)体系花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了普及,导致一种伟大的智力自满。对人的能力从未有过那么高的信心。……启蒙思想家们相信,如果牛顿可以发现主宰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用他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材料三?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均摘自(美)R. R. 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四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1875年宪法
德国1871年宪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它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具体含义。(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6分)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4分)并根据材料四进行简要说明。(10分)


参考答案:(1) “新的认识和理解”指的是新的人类的发现、宗教神学的怀疑和“地圆学说”的接受;(4分)促进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
(2) 1627年,《自然哲学数学原理》,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2分)完成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2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信心;(2分)认为“自然法则”同时主宰着社会;(2分)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2分)
(3)原则:自由平等、分权制衡、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社会契约。(6分, 每点2分)不同:伏尔泰认为所有的民族都应有相同的发展道路;赫尔德认为要根据本民族的方式来决定发展道路。(4分,可以先回答“是什么”然后再比较。) 说明: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宪法,确立了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4分)但英国逐渐发展为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则为纯粹的共和政体联邦制国家,法国的共和政体则赋予总统更大权力,德国则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立宪君主制。(6分,每点2分, 3点满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世界上存在着那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 新的人类的发现;“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说明“新的认识和理解”指的是新的人类的发现、宗教神学的怀疑和“地圆学说”的接受;“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促进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结合所学知识,牛顿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再结合材料信息“启蒙思想家们相信,如果牛顿可以发现主宰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用他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说明牛顿力学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信心,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的原则。根据材料信息“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说明伏尔泰认为所有的民族都应有相同的发展道路,而赫尔德认为要根据本民族的方式来决定发展道路。最后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都有一定道理,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建立,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这类题型不分层次难以深分析,且答案要点不全,得分数值不高。可见回顾教材的作用:(1)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2)帮助判断材料观点正误;(3)帮助解答问题。
    三、组织材料,确定要点,拟定提纲。
    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材料式问答一般属“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所以,审题之后要构思,拟定提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要点齐全,层次分明。一般来说,提纲要包括:答题层次,每层要点,详略之处等。
    提纲应力求简洁:(1)明确列出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语。(2)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四、解答问题要力求做到提示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让人一目了然。
    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回答时,每一小问写清楚答的问题,即答题提示语。其规范格式。例如:影响是﹍目的是﹍。这样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2、要点化。答题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使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3、段落化。把题目分若干层次,大题化小题,每层一个自然段。
    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此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认真作答,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总之,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因此必须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上述材料出自?(?)
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
C.《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据此回答题
小题1: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小题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小题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小题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5: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小题6: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A


本题解析:
小题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小题2: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不能说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因此排除④。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由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小题3: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C不属于儒家经典,而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著作,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小题4:汉武帝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点评: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题5:“竹帛烟销”指秦始皇焚书坑儒;“山东乱”指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首领人物,俩人都识字不多。
点评:全诗大意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秦始皇本想用愚民政策制止老百姓^造**,但是^造**的刘邦和项羽却是不爱读书的人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句诗常用来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往往受到应得的惩罚。
小题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点评:思想学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右面20世纪70年代漫画“日本相扑好汉要与山姆大叔较量一番”,此漫画反映了(? )


A.日本要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美国由单独占领到扶植日本
C.日本想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美国国际地位走向下降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