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7-03 02:51: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民主权
B.以民为主
C.为民之主
D.民为邦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求民主……于成汤”可知,民主就是为民之主,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民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众治
C.宣扬三纲五常
D.反对传统礼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做学问应与治国安邦、匡时济世相结合,发挥尽大的实际效应。材料强调君臣关系,因此排除A;所谓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并未体现顾炎武该思想,排除B项;所谓三纲五常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上下等级尊卑秩序不可动摇。按中国古代政治特征君臣贵贱有别,顾炎武肯定君王“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不是在宣扬“三纲五常”,恰恰是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
A.“齐物我”
B.“正君心”
C.“致良知”
D.“存天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200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孔子的故里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王夫之”、“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而是全体人民的。结合所学知识“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解放潮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把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