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50:47
1、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4分)
参考答案:(10分)
(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2分)
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2分)
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或非暴力不合作)。(2分)
(2)评价:甘地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2分)
新认识: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甘地的认识主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践结果会使印度更加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甘地认为“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导致了印度的贫困。为此,他主张“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同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
(2)材料二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对甘地及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做出了高度评价。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甘地的认识主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践结果会使印度更加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九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走上复兴之路。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6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
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 分)
3)谈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图一《民报》?图二《大总统誓词》?图三《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3)从孙中山的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
参考答案:(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世纪北美、拉美独立运动都取得了胜利,而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地区?
A.殖民者力量强弱不同
B.社会经济基础强弱不同
C.国际环境利弊不同
D.民族民主意识强弱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般来说政治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本题中A、C两项都是外因,予以排除。B、D两项相比,正确答案显而易见是B。从历史事实发展来看,18世纪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和拉美,其经济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有些产品甚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同英国产品一争高低。而19世纪中期的亚洲尚未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没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其革命 仍然属于旧式农民革命的范畴,注定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种道德的,乃至具备宗教唯纬度的社会运动。他所追求的不是以恶对抗恶,亦非以善对抗恶——在甘地看来,过激的“对抗”本身就不是善的——而是以善消融、驯化恶。
——羽戈《“非暴力”何以“不合作”》
材料二 ?(当1939年纳粹的狼烟已经在世界燃起的时候,甘地曾在9月间致函希特勒,信中说:)事关重大,我必须向您呼吁。我完全清楚,您是世界上惟一有能力阻止一场毁灭人性的战争的人。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有价值的目标,难道必须真的付出这种代价吗?难道您不愿倾听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曾经成功地避免了战争的人的和平呼声吗?
——瓦尔特?莱佛《印度与德国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在印度解放斗争中的思想精髓是什么?在这一思想精髓的指引下,甘地领导了哪一政治运动?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向希特勒发出了怎样的呼吁?结果如何?对甘地的这一行为,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
参考答案:
(1)以德服人,或以吃苦隐忍的精神,以道义的力量迫使对方共同遵守人类的文明准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的自治。
(2)停止战争。没有奏效。在没有了人性的事物和制度面前道德变得无足轻重,“非暴力”具有局限。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一种道德的,乃至具备宗教唯纬度的社会运动”概括出以德服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小问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了印度的自治。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您是世界上惟一有能力阻止一场毁灭人性的战争的人”的信息,可归纳出停止战争;结果联系二战的事实可知没有奏效。第二小问评价可从道德没有对法西斯的侵略起到作用,归纳出在没有了人性的事物和制度面前道德变得无足轻重,“非暴力”具有局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