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2:49: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 揭露社会问题
B 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 鼓吹暴力革命
D 反理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人物分别是拜伦和托尔斯泰,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论是烂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是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不满,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年份
地区
? 1900
? 1915
? 1920
? 1924
?山东章丘
? O.1%
? 35%
? 45%
? 50%
?山东济阳
? O.2%
? 15%
? 25%
?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青岛、烟台两地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的变化迅速提高,说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农产品已商品化,两地已融入世界市场,但是在整个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都不符合事实。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⑷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2)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观点各异(3)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4)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
点评: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5分)


参考答案:
(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2分)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分)
(2)“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成就,建立儒学体系,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创立“心学”,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3分)
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分)
(3)变化: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3分)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分)


本题解析:(1)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得到重视,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但是在西汉以后,经过历任儒家思想家们的努力发展,逐渐成为思想领域里的主流。
(2)宋代儒学的发展主要是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传统儒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儒家学者用佛道精神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可回答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儒家思想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获得发展,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出现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可回答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所体现的时代特这主要结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背景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东到西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近代化受到了西方技术的影响,并且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②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