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49:26
1、判断题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建设的剧目,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是
A.农民参加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20世纪50年代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助工作
D.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1950--1952年之间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A符合;抗美援朝时间为1950-1953年B符合题意;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D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为1965年,所以50年代不可能从事援助工作,因此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战国后期,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韩非
①主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②倡导没有等级差别的“爱”?③反对“是古非今”的历史观?④提出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谨慎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文雅是滑稽与呆板之间的中庸
高尚是卑屈与顽强之间的中庸
娇柔是病态与坚韧之间的中庸
材料2:好奇心是人类了解自己和环境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没有好奇心,人类将永远停留在懵懂无知的阶段,问题是引导好奇心的基本想法。如果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意在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那这些问题就是哲学问题。甚至可以这样说:技术专家力所不及的问题,便可称为哲学问题。例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等等。
材料3: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1)材料1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政治观点?他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2)根据材料2、3,请你说一说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什么?
参考答案:(1)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到人们的尊重;看法:是一种明智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境界。(2)发现、创造、本善、本恶、良知、理性等。(可以根据理解获取更多信息)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根据课本知识的运用老考查学生的能力,第一问中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取得和课本知识中取得;第二问取决于你所学知识和你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然必须与材料相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
B.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C.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A正确。B是1973年,C是1970年,D是改革开放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今西京城也)东至潼关,三百馀里,转运通利,关内便之。”该运河指的是图一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通过材料和图片组合考查隋朝运河,是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图片中①为广通渠,②为永济渠,③为通济渠,④为江南河。材料中描述的运河西至大兴城(习惯称长安),东至潼关(陕西境内),说明这条运河基本上都在陕西境内,因此只有可能是从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