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03 02:48: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平原游击队》中塑造的日本侵略者十分狡诈、冥顽不化,1970年翻拍的这部电影中的日本侵略者形象则是猥琐、惊惧,抵抗也仅是象征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
B.电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C.日本侵略者形象的变化源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电影工作者认清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日本侵略者的电影形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1970年发生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8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
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
B.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C.埃及建立共和国
D.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苏伊士运河由法国开凿,但后来被英国控制,成为控制中东的主要手段之一,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埃及在纳赛尔领导下,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所以被西方国家称为“纳赛尔的阴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在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的原因,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项均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故选D项。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难点,须要牢牢把握其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原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荀子《天论》
(1)试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思想。(8分)
(2)材料二“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4分)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国家灭亡。(4分)
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4分)
(2)表面上存在矛盾,但他将礼义置于与天命同等的地位,仍然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境界。(4分)
(3)孟子主张先义后利。荀子主张重利的同时更重义,荀子只是反对唯利是图。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政的同时也强调霸道和法制的有利作用。(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一中“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强调了仁义的作用,要求君主要仁政治国;材料二中“在人者莫明于礼义”说明人类要重礼义,“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反映了荀子反对唯利是图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二“故人之命在天”即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表面上与“人能胜天”是矛盾的,但是荀子主张“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把礼义和天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最终还有“人能胜天”的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孟子主张先义后利,荀子主张重利的同时更重义;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强调王道。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支柱的出现,积极意义在于
[? ]
A.利于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C.直接推动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