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44:20
1、判断题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辉煌
C.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替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故答案选择C项。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在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故A、B、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命题主要集中在:(1)综合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原因;(2)再认再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或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正确解读;(3)评价认识第一届人大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回答22、23题。
小题1:图4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小题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改变了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④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
B.普岁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思想的异同。从材料中可知,《道德经》认为知识越多罪恶越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两者正好相悖。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
A.李太白
B.杜子美
C.苏轼
D.青莲居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两项分别是李白和杜甫的“字”,C项是姓名,D项是李白的称号,符合题意。同时,要注意本题中的“号”与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恢复西周等级制度,属于保守部分,排除①;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排除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