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2:44: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安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应该出现在
A.1931年土地革命时期
B.1941年“双交双减”实施后
C.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后
D.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推行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富农不动安心”是最重要的信息。只有1950年的土地改革中实行了“保留富农经济”的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4分)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三?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四?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五?(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4)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①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4分)
②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4分)
(2)增加财政收人;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3分)
(3)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4分)
(4)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题材(宋词)。(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索马里政治分析师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说:“洪水来袭时,倾倒在索马里的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致使鱼类数量锐减,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哪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应当积极合作,共渡难关。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与科技和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有关,也与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之机转移重污染企业有关。
(3)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全球扩张,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因而菲德尔·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一部网络小说中曾经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时代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网络小说切题,旨在考查分析能力。牛顿生活在17世纪,电的使用和电灯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时间属于19世纪的中后期。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朱熹说:“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认为正确吗?请以小论文的形式说明的你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150字。(12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一:正确。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认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答案二:不正确。朱熹提出“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观念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它是旧有的封建伦理道德,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解析: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论点与论据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无论持何种观点,均可同等得分。此类习题,只作判断,不说明理由,是不能得分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