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2:42: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下列评论符合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但阻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消极抗战,但对抗争胜利起了一定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观的认识与应用。分析选项,A表述有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不合史实;B正确;C“但阻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过于片面;D“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消极抗战”表述有误,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
D.官员按等级就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工具的理解。中国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9世纪80年代,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题目是1850年,所以贵族乘火车出行是不可能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B.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C.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D.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可知B、C两项符合题意,故B、C两项排除;题干中“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不能得出宜宾交通四通八达,D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分)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3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1分)


参考答案:
(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2分)
(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2分)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分)
(3)①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3分)②战略:科教兴国。(1分)


本题解析:第(1)问,“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知,当时的重点在国防领域,联系史实可知,应为两弹一星。第(2)问,“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可见,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原因应该联系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回答,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第(3)问,“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可见,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为此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点评: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虽然十年动乱导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第三阶段:“文革”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期。1983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目前在原子能、航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