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2:42: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件。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参考答案:
⑴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3分)
⑵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5分)


本题解析:⑴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⑵材料所反映的是个人行为和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运动相比,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故选B。
点评: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或措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A.中国的城市化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B.禁止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利用已出现的城市区域化倾向,为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托
D.建设节约资源型、生态型城市成为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一个逐渐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一个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禁止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一件不符合中国城市化实际的做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③亚非会议的成功④《辛丑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应首先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即双方和睦相处,但并不强求对方在各方面同自己一致,实际上就是求同存异。①是美苏之间的斗争,④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应排除。《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是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进攻而走向团结,亚非会议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实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