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42:59
1、判断题 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原因是?
A.洋务企业产生的利润的刺激
B.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C.甲午战争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
D.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午战争中国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赔偿军费二亿两,赎辽费三千两,这造成了清政府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问题,因此调整了民族工业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①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②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④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公有制,故排除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黔民不再出役力,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编译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赋役制度的主要异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两项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7分)
参考答案:(1)主要异同:相同点:① 赋役征银(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② 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 ③ 摊丁入地(亩)。?④ 纳银代役。(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不同点:一条鞭法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摊丁入亩(地丁银)将两者合并,废除人头税。(2分)
(2)积极作用:① 纳银代役,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的稳定与发展。(2分)②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所松弛。(2分)③ 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 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等信息可以看出二者改革都是征银,同时简化了项目。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而一条鞭法是合并了地税和人头税。(2)这二者的改革都是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论是蔬菜、粮食,还是农民收入,这都属于农村经济,显然,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都属于促进农村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信陵君窃符救赵》记载:“公子从车驾,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虚左”说明了
A.古人有虚左待宾的习俗
B.古人有左边上车的习俗
C.古人乘车时以右为尊
D.古代驾车的人在右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