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39:34
1、判断题 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这说明了
[? ]
A.马克思积极促成国际工人合作
B.马克思注重科学理论研究
C.第一国际实际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马克思企图以此实现共产主义目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45年,恩格斯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当时,恩格斯不可能看到英国工人
[? ]
A、跟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
B、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纪律性强
C、在议会竞选中踊跃投票
D、和工厂主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伯特兰?罗素在谈到西方哲学史时说:“马克思把它的历史哲学纳入了黑格尔辩证法所提出的模子,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三元组是他关心的:封建主义,以地主为代表;资本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社会主义,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黑格尔把民族看作是传递辩证的运动的媒介;马克思将民族换成了□□。”此处省略的是
[? ]
A.国家?
B.阶级?
C.个人?
D.社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
A.深入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D.发表《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
——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德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原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来压制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西方学者希望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使统治者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
(2)状况:20世纪初开始传播,只是零散的,不成规模和系统,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从精英到大众”: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推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大众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使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大众化。
(3)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原因: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他们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