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07-03 02:36: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订《轮船常年保结制度》,得巡视各口岸,健全各关稽核制度;同年11月,赫德公布《海关招工章程》完善海关洋员的人事制度;1868年成立海务部门,开始进行海上基本建设—一工作范围有勘测、疏浚航道、绘制航行图表、制定航行规程、建筑灯塔等助航设备。其它还负有港区规划管理、航行气象保障等任务。经过海关精心管理,使我国一些沿海港口的海务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866年总税务司署迁到北京后,赫德大量介入了同文馆事务,同文馆的经费由海关提供、赫德参与同文馆的行政管理,还亲自过问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1896年,清政府命令海关兼办全国性邮政,以取代落后的官方驿站和民间信局,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
——《中国海关密档》
材料二?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曾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他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备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京后,赫德一面勾结封建统治者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议和,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在这次议和中,李鸿章与奕新是清政府的代表,赫德则是幕后操纵人,他不断向清政府递陈节略,如《围攻使臣始末节》8件、《赔款节略》4件,以及为支付赔款而如何敛刮民财的《整顿利源节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德在中国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赫德。(9分)


参考答案:
(1)改革中国的海关制度,推动了海关制度的发展完善(或提高海务水平);主办同文馆,介绍西方科技;发展邮政,推动了近代邮政的建立。(6分)
(2)赫德在中国海关、同文馆、邮政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侵犯海关主权,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是英国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代言人。(9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健全各关稽核制度;完善海关洋员的人事制度;1868年成立海务部门;使我国一些沿海港口的海务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866年总税务司署迁到北京后,赫德大量介入了同文馆事务,同文馆的经费由海关提供、赫德参与同文馆的行政管理,还亲自过问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1896年,清政府命令海关兼办全国性邮政,以取代落后的官方驿站和民间信局,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依据上述信息,概括赫德在中国的主要活动。
(2)该问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赫德在中国的主要活动作出客观评价:赫德在中国海关、同文馆、邮政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侵犯海关主权,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是英国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代言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
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之后,世界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苏在政治军事上不断争霸,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对立,称为“冷战”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消除贫穷和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目标。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人发起了一场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中国也有最初的“一边倒”转向了推崇“不结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无为的自然本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根据所学,老子的“道”是一种虚无的、抽象的概念,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一种自然本体,而非具体物质,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充分、准确理解老子“道”这一概念,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是指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图一是计划经济的体现,图二是市场经济的体现,在其中导致这种变化的是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选B,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