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34:17
1、判断题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2、判断题 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一五”计划结束时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
3、判断题 香港、澳门得以回归,最主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各方所接受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 材料一 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摘自吴季松《知识经济》
? 材料二 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了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 材料三 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人~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l/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西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其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 材料四 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阅后回答: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优势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把握住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
中的被动依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的焦点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