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31:13
1、判断题 下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结婚证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结婚证中体现了结婚要符合婚姻法的规定,说明④说法错误。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
——《论语》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请回答:①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②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2分)
③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2分)
④据材料三分析荀子思想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①民本思想。(2分)
②取信于民,“为政以德”。(2分)
③“民贵君轻”。(2分)
④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经·大雅·大明》
材料二:上图是西周的青铜利簋,高28厘米,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现在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
材料三:武王克商是“上古三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料记载不甚清晰,武王克商的年代长期不能确定。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形成了数十种看法,最早的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近年来,专家们对周人的都城进行考古研究,确定克商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前后差距缩短至30年。专家们又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91考试网元前1046年与文献、金文历谱等记载大致符合,因此被认定为首推的武王克商之年。
——《教材》
(1)属于文字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2分)
(2)上述三则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史学家王国维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研究的研究历史方法命名为________。(1分)
(4)在通过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都无法对相关史实获得确凿年代的情况下,还可运用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取得突破?(1分)
参考答案:(1)一;二(2分)
(2)二(1分)
(3)历史二重证据法(1分)
(4)对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进行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等方法。(1分)
本题解析:(1)(2)(3)三项共同反映的史料的价值与史学研究的关系,结合所学不难直接回答出材料一属文来源:91考试 网字史料,材料二属实物史料,当然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字材料,尤其是考古发掘出的史料价值最高,王国维把史学研究与考古发掘结合起来的方法称为历史二重证据法。(4)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也大量吸取和运用了科技成果,如对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进行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等方法。
点评:近年来高考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查较多,集中表现在史料价值,史论,史观等方面,尤其是对史料价值的考查形式多样,如史料的分类与史料价值的高低问题,史料与史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既体现了历史学的考查形式日益贴近生活,也凸显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此后对此的考查还将持续深化,希望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下面表格中数据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990—1993 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 亿美元)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B.发达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赢家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无足轻重
D.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经济全球化。从表中看出1990—1993 年中工业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提出“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商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