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03 02:28: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2年2月,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强调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抓好经济工作。这主要是针对
A.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B.反右倾斗争扩大化问题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文化大革命”错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七千人大会主要是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参考答案:(12分)
主题一: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较快发展。(2分)
阐释:田赋数额相对稳定,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关税厘金收入上升幅度大,尤其是1911年关税收入占28.59%,说明工商业发展较快。(2分)
主题二:清末政府不断加征赋税。(2分)
阐释:田赋、盐税、厘金、杂税捐输均大幅增加,导致岁入总额增幅巨大。(2分)
主题三: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卓有成效。(2分)
阐释:官业收入即邮政、电报、铁路等成为晚清政府新的财政收入,且占比重很大。(2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从1766-1911年清政府的田赋数额相对稳定,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关税厘金收入上升幅度大,说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较快发展。田赋、盐税、厘金、杂税捐输均大幅增加,说明清末政府不断加征赋税。官业收入成为晚清政府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说明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卓有成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戴高乐在外交上(?)
A.既反对美国又反对苏联
B.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
C.摇摆于美苏两国之间
D.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可以看出,法国利用苏联来制衡美国;从“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来帮助我们抵抗苏联的压力”这说明,法国利用美国来制衡苏联,法国的这种态度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故其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态度。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欧洲联合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政治的联合。
(3)国际关系:大大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计划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贸组织提交正式诉讼,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试图为其本土制造商降低成本。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回应。针对这一贸易纠纷,根据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  )。
A.中国应取消针对稀土出口的种种限制
B.中国应运用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C.世贸组织应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D.美、欧、日应在国际市场上另寻稀土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后,世贸组织会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全国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