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21:36
1、综合题 (12分)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分)
(2)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接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4分)
(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尊重和崇敬孔子。(2分)
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分析其进步意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材料“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归纳康有为的观点。联系当时进行变法的背景及力量对比,为减少变法阻力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同时要结合康有为的个人经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及内容分析第二小问。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的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举事无所变更”、“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等,可知,本题考查汉初的治国理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初的治国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从“专讲注疏到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 ,从“专讲训诂名物到主讲明心见性”,说明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材料主张了君主运用法律管理国家,运用法术驾驭群臣,法家主张法、术、势,因此选择B。ACD是儒道墨家,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中国和欧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原是火 |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参考答案:(1)条件: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6分)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2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2)角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特点: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充满理性。(2分)
(3)提倡西方的“民主”,提倡专制,提倡西方的“科学”,反对愚昧、迷信。(2分)
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从材料中基本可以照抄,例如,都提到了“铁器的使用、经济的空前发展、争霸斗争的激烈、社会矛盾的尖锐等等,此题较易。古希腊思想家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中国思想家的“人之性恶、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足以证明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的共同点是都研究人、人性。而古希腊思想家的万物皆源于“水”、 万物的本原是“火”则足以证明古希腊思想家还对大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二者的不同之处也就可以概括为: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做题时可以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轴心时代”分别促进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并且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答即可。
(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启蒙思想家”这个关键的字眼,“启蒙思想家”是反对神权的、是崇尚理性的,所以启蒙思想家只可能从反对神权、强调理性之类的角度来评价中国文化。“启蒙思想家”评价中国文化的这些评价特点只可能从肯定、赞扬、赞美、充满理性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答,因为只有赞美中国的文化好才能为启蒙运动较少阻力,尽管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有缺陷的。
(3)“材料四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其实就是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即可,材料四的主旨也是如此,重点抓住“西方文化”即可。材料五的“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足以证明“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去批判地学习,而只是片面性的认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其实就是回答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可,因为毛泽东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其实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的异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