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7-03 02:1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判断题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对于上述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A.这段话反应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政治理念
B.这段话反应的是儒家仁德立国思想
C.有反对改革的消极倾向
D.有反对扰民的积极意义



3、判断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②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④束缚了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贡”,而不削发登。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以与琉球、高丽外国相比”,拒绝郑氏请示。
——中国通史全稿
材料二: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切条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2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决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人为限制被打破,台湾岛内回大陆观光、定居、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大陆已成为台湾商品的主要市场。但是台湾的陈水扁当局不顾岛内人民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阻挠两岸的民间交往,攻击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出卖台湾”,并导致当前两岸间的“三通”必须绕道香港、澳门,两岸间的直接“三通”迟迟不能实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对郑氏集团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告台湾同胞书》还宣布了什么方针?谈谈你对台湾与大陆统一前景的看法。



5、判断题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呈现出的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D.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