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2:14: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5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4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
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4分)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5分)


本题解析: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中关于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由“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废止读经”“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可知,变化是从重儒家经典向为共和国服务。所起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由图片信息可知教材为“文革”时期的。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社会环境、政治气候、“文革”对教育的冲击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解答。
(3)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能力,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整体史观。“时代要求”应从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的是哪一家?(4分)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4分)
(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3分)


参考答案:(1)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3分)法家。(1分)
(2)思想核心是反对专制愚昧,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或理性主义,反专制迷信,提倡民主科学和自由)(3分)法国大革命等。(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
(3)政治经济是思想文化的基础,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分)


本题解析:(1)此题主要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崩溃,生产力发展;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各诸侯国争霸战争频繁。战国百家当中具有变革精神的是法家思想。(2)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说的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教权主义等。(3)经济和政治思想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思想都是属于上层建筑方面。同时政治和思想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原因是?
A.洋务企业产生的利润的刺激
B.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C.甲午战争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
D.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午战争中国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赔偿军费二亿两,赎辽费三千两,这造成了清政府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问题,因此调整了民族工业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开罗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代表我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C.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工厂”指的是公私合营工厂,“私营工厂”指的是不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潮流的小私营企业。毛泽东主张让其合法化,这在毛泽东看来是“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讲话表明,公私合营后的合作工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管理,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意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太快,需要实行中国式的“新经济政策”,进而对苏联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持怀疑态度,这体现出毛泽东在实践中的实事求是态度。由此可知,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A项的“加大”明显错误。B项中说“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错误,事实上是斯大林。D项中的“限制国营经济发展”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