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07-03 02:10: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1945年的某一次国际会议,图1是苏美英的三巨头——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图2是苏美英的三巨头——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

图1?图2
(1)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内容?(6分)
(2)英国首相为什么换人了?这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名称:波兹坦会议(3分);内容:①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兹坦公告》。(6分,每点3分)
(2)原因:在议会选举中,丘吉尔失利,工党领袖艾德礼胜出。(2分)说明:二战已经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丘吉尔的政治主张仍显的有些“好战”,已经不符合当时英国民众的意愿。(4分)(考生若答出:“英国人具有理性,民主政治觉悟高”亦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45年”和会议的参与对象可以推断出该次会议是波兹坦会议;结合所学史实可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兹坦公告》。(2)在第二幅图片中英国领导人由“丘吉尔更换为艾德礼”是英国战后民主政治选举造成的,领导人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民众的愿望即:二战已经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丘吉尔的政治主张仍显的有些“好战”,已经不符合当时英国民众的意愿。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
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②北非战事结束?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柏林之战是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军事的彻底失败。然而,柏林战役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军事意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苏联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苏联获得战后对德国管制的政治优势
C.有利于战后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决定了苏联战后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丘吉尔在英国议会中主张:“建立武装的国际联盟,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参加,以英法两国为核心,反对潜在的侵略者。”这里的“侵略者”是指
A.共产国际
B.苏联
C.法西斯国家
D.殖民地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
了,再把水龙带收回就是了。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实施《租借法案》
B.签署《大西洋宪章》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签署《开罗宣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美国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符合题干信息的是实施《租
借法案》。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