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10:06
1、判断题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是1999年中国流行的一首歌曲,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香港回归祖国
C.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D.澳门回归祖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社会经济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选做题: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信息:民国初年的轻工业等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分)
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改变。(3分)
示例二
信息:民国初年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中西部也有发展。(3分)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注重工业的合理布局。(3分)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比较两幅地图,从中找出变迁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布局了一批国有企业;还可以看出民国初期主要是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而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还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西部交通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一五计划相关史实,分别进行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铁路在刚刚修建的时候面临很大的阻力,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铁路和火车的优越性,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铁路运输与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因此,铁路运输一直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最重要的运输形式。故选C。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时代背景),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加强思想控制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因此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据此回答13~18题
小题1: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小题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小题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小题4: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小题5: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小题6: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
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
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从1949—2008年,中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
B.中国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国家
C.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崛起
D.中国是多级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 C D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