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7-03 02:06: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香港《明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胜出。
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准备开始了解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的思想家。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如今已经数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的施泰因布吕克,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杂志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汉堡晚报》则评论说:“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摘自《广州日报》
(1)材料一中说马克思在“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胜出,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哪些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5分)


参考答案:
(1)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发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4分)
列宁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毛泽东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和建设道路;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分)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该点必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外侮需人御”学生只要理解“外侮”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即可排出正确的顺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召开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重大历史史实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本质上的小农倾向和他对“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使他把“人民”这一概念仅仅理解为农民群众(因为农民毕竟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并导致他高度评价他相信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如果说,毛泽东因其民粹主义思想而被证明不是一个纯粹的列宁主义者,那么,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正是这些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对成功地实现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三?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莫里斯·迈纳
斯关于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观点的看法。(8分)
(2)材料三中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


参考答案:(1)他的观点不正确。(2分)他只看到毛泽东重视农民,而没有看到毛泽东的深层思想:革命的任务是(获取机器)实现由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的转变,在中国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6分)
(2)不对。(2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5分)


本题解析:(1)这是一个观点评价题,首先要分析所给观点正确与否,然后要说明理由。从材料二的整体来看,是在说毛泽东所设想的革命与民粹主义的区别,所以不难根据材料二来判定材料一的观点不对。确定了观点之后,根据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可以驳斥材料一中的观点;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中“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可以知道中国的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还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最终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驳斥材料一的观点。
(2)这也是一个观点评价题,首先要分析所给观点正确与否,然后要说明理由。根据所学不难看出题目所给观点是错误的。结合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不难驳斥题中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
B.国民革命在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
C.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讲是由国情决定的,而当时的国情突出地表现为“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