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2:06:20
1、判断题 关于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C.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D.东欧各国都通过和平的方式发生了剧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国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圭、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5)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4分)
(6)结合本题材料和所学政治常识,分别说明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出发点和有利条件。(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
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张骞能西域(或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以(或造纸术西传大食)。
(6)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西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
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后对德国的处置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对德国的审判是根据德黑兰会议内容进行的②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③纳粹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④体现了大国的意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历史事实的能力。对德国的处置是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进行的,主要体现了大国的意志。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3分)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2分)
参考答案:
(1)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3分)
(2)美欧经济竞争激烈。(2分)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6分)或回答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国两制”伟大构想。(3分)举措: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文字“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能够看出美苏之间关系是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2)材料二中文字“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竞争激烈;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须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4)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分别是: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1世纪,中国为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前段时间,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总理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京说此话的理由有
①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②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
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