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2:00: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 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
5 000
1845年
8 010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63年
11 869
83 264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四 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指出材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并说明材料四中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1)现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大量破产。原因:列强利用侵华特权,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
(2)性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本题解析:第(1)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二中“土特产产品出口”“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等信息进行概括,“原因”应注意从列强侵华的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性质”应依据材料三中“1863年”等信息进行判断,“背景”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归纳;第(3)问应首先明确材料二、三、四所反映的现象,进而围绕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进行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2年到1957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大约30%,但是政府征集到的粮食几乎没有任何增加。增加农业税收以发展工业的苏联模式走进了死胡同。”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反右倾”运动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作出“大跃进”的战略决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整个世界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共同体形成B各国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C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D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多极化的出现,最根本而言就是除了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外,又涌现出了许多经济实力很强盛的大国或集团,比如欧洲、日本、中国等,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导致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而农业、轻工业发展速度明显不及重工业,联系1953年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选A。BCD虽然符合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历史情况,但是不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最正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追求道德和正义
C.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的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现神秘主义色彩,故D项符合材料,排除;从题干中“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知A、B两项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的直接民主,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