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教育事业的发展》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1:51: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
A.实施“教育大革命”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是一组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材料。
材料1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引自《瞭望》2002年第25期《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2
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首先,这种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如果说文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那么它们必然具有某种凝聚力。然而,它们显然不具有凝聚力。有关文明内部爆发冲突的事例比比皆是。再看一下爱尔兰解放运动,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所有这些有关冲突的事例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看似不同文明之间的许多冲突的复杂性远远不是这种简单的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例如,亨廷顿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世俗的印度与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然而,世界上1/6的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其人数超过了巴基斯坦。
那么,跨越文明的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9·11"事件后,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对华盛顿表示了强有力的同情和支持。36个国家加入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另外44个国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在阿富汗,北方联盟和许多普什图人与美军并肩作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巴基斯坦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个关键盟国。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试图煽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却可悲地失败了。同样,试图挑起美国人与穆斯林之间的争斗的行动也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抵制。这决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声援。
引自《世界联系》双月刊5—6月《一则得到自我应验的预言》
材料3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引自《朝日新闻》《消不掉的文化差异》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指出“人类最大分歧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亨廷顿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2)材料3中提出的“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正如材料2所指出的,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2)本问题是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开放性设问,目的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达到对问题的思考。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阐述合理即可。但是,应该认识到材料3所说的地球村是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正在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但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是丰富多彩和形态各异的。经济的全球化决不会消除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当然,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差异、矛盾,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国际冲突的根源。(6分)
(3)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它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新的史料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以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育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