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03 01:48: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有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试以1916年—1930年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正确。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英美支持直系,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中国出现军阀混战局面。而直、皖矛盾和斗争,则是美日矛盾与斗争在中国的反映。②一战爆发后,日本为控制中国,怂恿段祺瑞参战,美国扶植黎元洪反对参战。美日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矛盾,直接导致府院之争,最后段祺瑞取得斗争胜利③段祺瑞参战后,企图凭借日本的支持,武力统一中国,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利用西南军阀压制段祺瑞的势力,于是南北军阀妥协④当旧军阀衰败时,国民党新军阀联合“北伐”奉系。1928年,张学良不从日本威逼,宣布“易帜”,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此后不久,又爆发新军阀的混战争斗,其中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规模都很大。?
可见,只要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侵略中国的政策,只要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各派军阀之间就有斗争,即使有妥协,也是暂时的。


本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分析论证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矛盾斗争实质的认识,解题时应先提炼观点:①各派军阀受帝国主义控制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决定了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③军阀之间的妥协是暂时的。然后,结合时间范围,就以上三点寻找史实,条理做答即可,特别注意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争与和平的抉择(12分)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标志着德意志民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德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断裂巨大,某些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20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


参考答案: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10分)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其军国主义传统和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影响,采取军事扩张的方式走上强国之路,挑起一战。一战后《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都推给德国一方,对其严惩,埋下了民族复仇情绪。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催化下,希特勒纳粹政权再次将德国和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对以住的强国之路进行了根本反思,同时战后的国际格局如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为德国的重新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德国努力探索与欧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共赢模式,通过法德和解、加入欧共体和欧盟以及实现两德统一等,终让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叙述较连贯(1分)?水平3:罗列史实(0分)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主题,结合20世纪以来德国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行阐述。
由于德国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两部分,德意志民族对以住的强国之路进行了根本反思,通过法德和解、加入欧共体和欧盟,积极融入到欧洲统一的进程中,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凡尔赛和约》、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之两德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该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
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
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近代中国民族经济虽在一定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但由于小农经济
的根深蒂固及外资的压迫使其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故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这种调整
A.是对旧教育所进行的彻底改造
B.体现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C.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之需求
D.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说法过于绝对化,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根据材料信息“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被改为工科院校。”说明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