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48:20
1、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国共和”和“实业救国”是两大爱国进步思潮,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说 “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主要是指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
③开拓了人们的视野?④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诸子百家中,崇尚自然,主张追求精神自由的是:(?)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意识上,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因此选A。
点评:注意主干知识即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2分)概述这一变化的表现,(8分)并说明你对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2分)
表现:①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被推翻。(2分)
②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废除;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被没收;(2分)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中国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调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一届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2分)[注:认识部分不拘泥于此答案,只要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可同样得分]
本题解析:要从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史实分析总结,所以解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比较清晰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等。总结出这个时候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从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而表现就是列出具体的史实。而认识可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中去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