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44:31
1、判断题 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到1921年就获得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说明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内的市场
B.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因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史称“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熙收复台湾,最深远的历史影响体现在
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台湾从此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有利于经济发展
D.促进了台湾和大陆之间友好往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故选C。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不断丧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因为
A.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秦始皇个人的贡献
D.秦朝有完备的秦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秦朝能够推行统一的度量衡、车轨、文字的前提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
B.1978年
C.1966年
D.1958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通过题干描述可见是犯了左倾错误,“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与58年八大二次会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吻合,《十五年赶上英国》看出是大跃进的特点,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