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时间:2019-07-03 01:43: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 ?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 ?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
——《澳门略记》?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 ?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 ?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材料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 ?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 ?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 ?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 ?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 ?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 ?33%、9%、10%、5%。 ?
材料三?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 ?多国家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
材料四?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 ?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 ?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 ?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性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并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3、判断题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D.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的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7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2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1)图1和图2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对材料中“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严重缺点”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1分)为什么?(2分)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
材料三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4)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后,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5、判断题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