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03 01:27: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
B.年幼的中共犯了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C.帝国主义的破坏
D.北洋军阀实力的强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B是主观原因,说明中共尚未走向成熟,C也是客观原因,D与此无关,故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国民革命运动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本身题目不难,如果学生不仔细把握,也是容易出错的。根据所学,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
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因此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
(1)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制定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资政新篇》提出时,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形势已逐渐逆转,悲壮的防御战已经开始。
(2)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小农生产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
(4)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中“有田同耕”这一极富鼓动性的口号,对于渴望得到土地的广大农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资政新篇》则因为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所以农民对这一纲领反应不积极。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信中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可知雨果主要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的批判,因此其说的“文明人”指的是英法联军,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檄文中痛感台湾割失、痛斥李鸿章等卖国可知应是发表在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