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1:27: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历史常识。关键信息: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从题干材料反映出所谓中华即是有着共同的文化,这是主要内涵,故正确选项为B项;ACD项题干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因此答案为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教师法》是涉及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与未成年人无关。因此ACD均错。
点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接受教育权利的一部法律,是国家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教兴国战略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故选C。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不断丧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后,逐渐意识到
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民权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③须“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之牛耳”
④“中国现在祸乱之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两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形成了新三民主义,题中①②④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③仍然是旧三民主义,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A.加入人民公社
B.分得土地
C.承包土地
D.加入合作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中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以判断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D项出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A项出现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