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18:59
1、判断题 截至2004年5月,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部署有15支维和部队,包括来自94个国家的5.3万名维和士兵以及1.1万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下列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十分有效的形式
②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维和的态度
③蓝盔和贝雷帽是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标志
④联合国维和部队还承担了人道主义援助、促进民族和解等任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汉时越南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象牙、犀牛、珍珠等物品,而中国向越南输出的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
程技术,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越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
B.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C.中越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D.中越两地物产的差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两国交换的物品可以看出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要高于越南。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天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这首诗反映了
A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
C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的统一
D主张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这也反映了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的统一。故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一一《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3分)
材料三时间?中国人口?
公元1651年,?顺治8年,? 10,630,000(丁)
公元1712年?康熙51年,? 24,621,324(丁)
公元1741年?乾隆6年? 143,411,559人
公元1790年?乾隆55年,? 301,487,115人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对“未成丁”或“男女幼丁”等人口不作统计。)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说一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3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理由。(2分)
(4)请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3分)
(5)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府兵制,沿用均田制,对以后王朝影响深远
(2)不同意,杨坚开创三省六部制,目的就是减少君主决策错误
(3)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制度上沿用隋制;任用贤臣,善于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4)更田名、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人头税、隐蔽人口现象减少
(5)减轻租税赋役,鼓励农耕,任用贤能,整治吏治,制度创新,统治者个人素质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花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参考答案:(1)材料一: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已大大加深;材料二:中国经济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以出口为目的商品性农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材料三: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流入城市的农民日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6分)
(2)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城市流动。(4分)
(3)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1)根据材料分析经济发展概况,在提取材料信息时要注意关键信息。材料一出口增加,商品化程度高;材料二,中国的商品受制于外国人;材料三 农村破产,农民进入城市。(2)材料三 农村破产,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材料四,注意两个省略号后面的句子,进行总结就是原因。(3)回答此问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