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02:50
1、选择题 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功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这些关键的字眼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道德,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心”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
①三纲五常 ②因行称义 ③天赋人权 ④君权神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因行称义、天赋人权不符合古代中国,所以排除②和③,答案选D。
考点:儒家思想、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常见一种题型,适合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①正名分 ②仁政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他还提出“限田、薄赋”等仁政思想。其中①②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③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唯物思想;④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