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02:30
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齐国的管仲变法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赞扬态度 ?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故事说明秦国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时务报》的创刊
D.《变法通议》的发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参考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材料三片面地强调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认为这是他身受恶名,最后被车裂的根本原因。不同意。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是一股进步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商鞅遭到奴隶主贵族的残酷杀害,并不是为人刻薄所造成的。
(4)商鞅制定严酷法律,并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实行的法律过于严苛,又焚烧诗书,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