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6-29 12:50: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业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祖国。
(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产生该思想的背景。(2分)
(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6分)?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2分)


参考答案:(1)核心:“中体西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2分)
(2)差异:材料二主张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三主张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4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分)
(3〉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
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3分)
(4)轨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器物——制度——思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