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9 12:48: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下面是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讲学处——杏坛。假设你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当年讲学的主要内容。(5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5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战国
孟子

荀子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明末
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3)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概况指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原因及影响。(3分)
(4)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面对人。
古代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等
(2)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南宋

朱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明末
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专制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统一大业的需要)
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要求体现新中国教科文发展,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其中“和平赎买”政策是三大改造时期的措施不符;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经济和外交领域;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领域,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科学技术和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迎来了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的春天。中国教育事业所经历的曲折与发展,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时期经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增长率9轮波动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图1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9轮波动(1953-1998年)
A.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1954-195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快
B.“左”倾错误导致了1960-1961年间我国经济的负增长
C.由于“文革”的破坏,1966-1976年间我国经济一直为负增长
D.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0-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到计划经济阶段,排斥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1960年前后的经济负增长是由于左倾错误造成的,故选B。C项错误,文革中,由于广大干部的抵制,经济建设并不是全是负增长;D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是在2001年后。
点评: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在摸索中发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建设进入到快车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 历史问题的能力。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短暂的,没有恒久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那幅图片能直接记录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积极姿态: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