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9 12:34: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
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 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 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3分)
(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2分)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意大利之所以采取材料三所述的措施还有何历史原因。事情的实际发展为何会出乎他们的预料?(5分)


参考答案:(1)英、意在进行政治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4)一战前,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成员,后来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是英、法的盟友。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在思想上早就与希特勒一样要称霸世界,必然把英、法放在自己的对立面。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有关问题的能力。第(1)(2)问,根据材料一、三中涉及的国家,结合英法的实际态度回答;第(3)问首先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目的是什么,然后结合德、意、日法西斯的行动来判断;第(4)问考查一战中意大利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 91EXAm.org纪30年代,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西方大国“隔岸观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英法坐视埃塞俄比亚亡国
B.英法任德意法西斯在西班牙胡作非为
C.美国推行“中立”政策貌似公允
D.“国联”调查团支持日本武力霸占中国东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共同途径是
A.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转化为人民民主革命
B.把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
C.使用革命暴力从资产阶级手中夺权
D.走与俄国十月革命完全相同的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国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好心肠”。理由: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理由:“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1)“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是指什么?(2分)“奋起九州同”有何含义?(2分)请用史实证明。(4分)
(2)请列举“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的史实两例。(4分)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1)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分)
含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2分)
史实: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等;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4分)
(2)举例: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分)
意义:以史为鉴,珍视和平。(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芦沟晓月”不难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共两党组织抗战的方式去综合归纳答案。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中反法西斯联盟对中国支援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及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视角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围绕纪念抗日战争对世界和平发展作用角度概括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