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9 12:24: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事实突出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不善经营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利用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抨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
点评:儒家思想对世界其它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当时欧洲主要哲学思想流派百科全书派等,都从中国哲学中汲取很多营养,推动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观点应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故选A。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同一时期的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 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二 1979年,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名称

类别
法律
A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C
《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价格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D
《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
E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F
《对外贸易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17年来和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A、B、C三项以及D、E、F三项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法律。指出这些类型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背景。


参考答案:
(1)新中国成立17年来: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阶段;成就显著,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法令和法规。
1979年: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转折点;在刑事、民主政治、经济等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2)A、B、C三项,属于市场主体、市场管理和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D项属于著作权、专利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E项属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F项属于与国际接轨方面的贸易法律。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保理念的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1)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注意明确其地位,然后概括其取得的成就;1979年的特点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第(2)问,要注意分类与背景的一一对应,说明法律建设体现时代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