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2:06:48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曾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苏联之间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大意义”。他也曾对美国记者坦率地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材料二:1959年9月,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最后,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两天的会谈,会谈公报中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美国)总统一致认为,这些会谈对于澄清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都是有益处的。……一切没有解决的国际问题都不应当通过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谈判来解决”。会议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一般认为,他的美国之行未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印象。
材料三: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国家 | ? 1955年 | ? 1960年 | ? 1965年 | ? 1970年 | ? 1975年 |
美?国 | 3973 | 5035 | 6834 | 9778 | 15057 |
苏?联 | 1530 | 2280 | 3290 | 5160 | 8660 |
? 国?家 | ? 年?份 | ? 洲际导弹 | 潜艇 发射导弹 | ?战略 轰炸机 | ? 核弹头 |
? 美?国 | 1968年 | 1054枚 | 656枚 | 545架 | 4300枚 |
1978年 | 1054枚 | 656枚 | 432架 | 11000枚 | |
? 苏?联 | 1968年 | 858枚 | 121枚 | 155架 | 1300枚 |
1978年 | 1400枚 | 1015枚 | 135架 | 4500枚 |
? 国?家 | ? 年?份 | ?现役 武装部队 | ? 坦?克 | ? 战术飞机 | ? 水面舰艇 |
? 美?国 | 1968年 | 350万人 | 8500辆 | 5100架 | 360艘 |
1978年 | 210万人 | 10500辆 | 4500架 | 172艘 | |
? 苏?联 | 1968年 | 340万人 | 32400辆 | 4000架 | 320艘 |
1978年 | 440万人 | 50000辆 | 4600架 | 240艘 |
参考答案:(1)由揭露美国霸权政策,抵制其扩张行动到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2)开始推行与美国争霸的积极进攻战略。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苏联在军事方面取得了一些优势。
(3)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经济增长缓慢,陷入对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危机的打击。
(4)放弃军事优势,转为裁减军备,由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这些地区。美国的强硬政策,星球大战计划和“里根主义”的影响。
(5)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及其结果取决于这一国家的实力。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利用通过阅读材料所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的文字较多,通过阅读先全面完整地了解苏联几届领导人在位时期的对外战略尤其是对美国战略的变化的过程,以及美国的对外的战略特别是对苏联的战略变化。解题时注意仔细对比第一则材料,同时结合教材中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第一阶段(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这时的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美国处于攻势;第二阶段(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军事势力大增,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而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苏美争霸中处于守势;第三阶段(八十年代),里根担任总统以后,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而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对转向全面收缩。在此基础上再对每问进行解决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经济实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推行“新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网络著名的红色写手雅科夫在《红星陨落之谜——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一文中,主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是
A.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
B.坚持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坚持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D.注意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改革。他在经济领域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政治领域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坚持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排除B、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是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