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1:56: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判断题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年轻的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起用许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其中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重视。以下关于董仲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将黄老之学、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C.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
D.晚年辞职回家,著书立说,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3、判断题  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以下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兼相爱,交相利”。“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明主峭其法而严刑,成势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占以止乱” (? ) 。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这主要是针对?(?)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5、判断题  (15分)【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蔡元培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八年赴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三十三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8分)
(2)根据材料,概述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