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1:54:15
1、判断题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下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承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失》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权事业也实现了历史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谱写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以人为本,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胡锦涛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1分)
材料二中胡锦涛是如何诠释“人权”的?试从政治、经济角度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人权问题所采取的有效措施(14分)
参考答案:(1)社会问题:A、社会财富分配不均;B、工人极端贫困;C、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D、犯罪率增高;E、社会矛盾激化。(每点1分,共5分)
措施:改革选举制度,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建立国家福利制度)。(6分)
(2)诠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权利,将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4分)
有效措施: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或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每点2分,共8分)经济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本题解析:(1)社会问题:由材料一中的“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措施:题目要求“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有关史实”回答。所以需要将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史实迁移过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革选举制度,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建立国家福利制度)等,这可以解决平贫富分化的问题。
诠释:由材料二中的“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以人为 本,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可以得出答案。有效措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可以从政治上和经济角度回忆所学知识,寻找与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有关的信息,如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或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经济上则需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农村改革的知识回答,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农民富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
[? ]
A.混合市场经济?
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C.“统制经济体制”?
D.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倡导轮流工作”、“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从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希望借助道德的力量来缓解危机。故选A。B、D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观点,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2月3日法律界网站登载了题为《刘瑜:动什么,不能动宪法》的文章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是总统权力扩张最迅猛的时期。事实上,新政期间,总统权力的转型,也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一个后果。”这里所说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型”指的是
A.向社会福利型转变
B.向中央集权型转变
C.向总统集权型转变
D.向国家干预型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权力的变化,总统权力在扩张,是指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采取的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所以说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