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1:42:12
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张相反的是
A.老子和荀子
B.孔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荀子
D.老子和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D.荀子、孟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先秦法家奠定指的是韩非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汉朝儒生发展而成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神化封建统治,提倡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所以,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就是韩非子、董仲舒。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文化如同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创立
B.“罢黜百家”局面形成
C.程朱理学确立
D.陆王“心学”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14世纪中国文化淤塞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于春秋时期;B项出现于西汉时;D项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符合题干时间,D项错误;14 世纪时官方哲学是程朱理学,中国文化逐渐僵化,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5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分)
(2)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9分)
参考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3分)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分)
(2)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实学;(3分)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3分)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3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问实际上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在明清之际所涌现出的一些进步思想家,他们竭力反对和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封建伦理纲常,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理论等。这些进步思想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之际,涌现出了一些进步思想家,他们竭力反对和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封建伦理纲常,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理论等。具体体现在:?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实学;?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 (1分),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 、 、 、陆九渊。(3分)
材料三 读图。
(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分)
参考答案:
(1)“以德治民”。(2分)
(2)观点:大一统(2分)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理学。(1分)程颢、程颐、朱熹。(3分)
(4)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上面吹风,肯定会倒向一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除了儒家学说外,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该问考查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
(4)本问考查解读图表资料的能力。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高考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本专题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