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罗斯福新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9-06-29 11:3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殖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5分)
(2)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中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1)通过救济法,成立救济署,发放救济金,以工代赈
特点:政府主导,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结合。(4分)
(2)说明经济全球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2分)
(3)政府加强对经济指导;关注民生,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工代赈”既给失业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又刺激了生产和消费,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调节农业生产
B.调整工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行“以工代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