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明治维新》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1:36: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图片和文字

请回答:日本明治政府为什么派使团出访欧美?使团回国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高考猜想


参考答案:原因:欧美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工业发达;考察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工商业;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仿照欧美,发展新式军队。
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改革主要是向西方、欧美考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学习。为什么学习西方?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如何?要依次西答,但要注意结果和影响只涉及积极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神话: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9分)
(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结果不同的原因: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的特点及历程,中日改革的异同。(1)日本改革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既保留了专制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最终使日本确立了亚洲强国的地位;(2)中日改革的背景相似,都遭遇了民族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是领导力量、民众支持、文化传统等角度去全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三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是
A.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
B.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扩张
C.封建势力被推翻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后,德意志统一完成后和日本明治维新后,资产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B项是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不符合史实,德、日两国都保留了封建残余;D项是题干出现的社会原因,而A项才是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
——田梅英《清末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四?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叹五更一伤国事也》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中国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日本教育改革成效相比,中国教育改革结果如何?(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
(4)材料四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3分)


参考答案:(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4分)
(2)废除科举制度;新办新式学堂,引进西学等。旧的教育体制并未从根本废除;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学,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6分)
(3)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2分)
(4)举办新式教育;唤醒民众觉醒;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借鉴日本由衰转盛经验;开展反帝斗争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利益,争回国家主权。(答出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