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洛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1:33: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到:“与其说中世纪的西方人在张扬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精神,还不如说他们是在痛苦的灾变面前,期望通过生活的宗教化来为自己找到一条脱离苦海的精神出路。”中世纪西欧人面临的“痛苦的灾变”是
A.蛮族的入侵使生产力遭到破坏
B.基督教会地位居高,控制人民思想
C.阿拉伯帝国扩张,与伊斯兰教冲突
D.拜占庭帝国灭亡,社会动荡不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核心信息:中世纪、生活宗教化、找到出路。从中世纪可排除D(它于1453年灭亡),从生活宗教化排除C(不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的问题),从找到出路说明人们主动信仰而不是基督教控制力加强,因此可得出在罗马帝国建立中入侵西欧,破坏了当地生产力,给人们带来痛苦,人们为摆脱痛苦便信仰基督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的共同主张是
A.国家应保护私有财产
B.人民有权推翻专制君主的暴政
C.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二者都主张建立社会契约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冲破神权政治理论桎梏的是(?)


A.但丁
B.薄伽丘
C.拉斐尔
D.马基雅维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7-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它表明? (? )
A.封建君主制已由盛而衰
B.市民阶级的作用日益减弱
C.大贵族势力已销声匿迹
D.统一民族国家和国内市场正在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首先,要理解17-18世纪欧洲封建 国家改革的背景。改革前,法、俄、普、奥等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它们均面临封建割据势力的威胁,因此封建君主和新兴资产阶级都要求削弱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谚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我的茅草屋)。”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的精髓的是
[? ]
A.达?芬奇
B.阿奎那
C.洛克
D.伏尔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