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1:31:41
1、判断题 1986年,邓小平说:“经济犯罪特别严重的,使国家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可以按刑法规定判死刑?一九五二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
A.新中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B.“文革”期间法制遭到破坏
C.“执法必严”有利于社会发展
D.全国人大立法成就巨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邓小平从1952年两个案子出发,认为中国必须按照刑法严格判刑,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B项不要符合题意,题目中的时间“1986年”;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
C.佛教的禅宗
D.“天人感应”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王守仁提倡的心学是对朱熹格物致知主张的否定。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无需外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佛教的思想类似。故选C。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但是其无为的理论是一种辩证法;儒家仁的学说强调统治者治国应该重民;D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点评: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上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是王守仁则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赞扬了
A.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
B.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的信息可知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解决了历史的遗留问题,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组合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二十一条”
C.北伐战争――南北议和
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护国运动的原因就是袁世凯称帝。其他几个选项的事件毫不相干。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何种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图三这种现象是否认同?说明你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世界贸易组织。
(2)经济全球化趋势。
(3)认同观点: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危害和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把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环境破坏。反对观点: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①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全球化困势利导,趋利避害,进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③反对全球化,不积极融人全球化的潮流,就会被边缘化,与世界发展的距离越来越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