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9-06-29 11:17: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外国资本开办苏联政府暂时无力经营的工厂,一段时间后将由苏联政府收回;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A说法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
请同答: ?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者的重点在工业领域。
(2)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我国在农村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克服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是苏中两国改革一败一成的根本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重点放在工业上,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
C、在他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一直迅速发展
D、使苏联成为与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八一九”事件评述错误的是
[? ]
A.直接原因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B.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C.“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D.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这样形容赫鲁晓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他的墓碑也被做成了黑白相间。人们对他这样的评价主要基于
A.赫鲁晓夫的矛盾性格
B.仍追求个人崇拜
C.片面发展重工业
D.改革不够科学彻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项包含了BC两项。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