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1:09:37
1、判断题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纯洁干部队伍开展了
A.整风运动
B.“三反”运动
C.民主改革运动
D.“五反”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D选项迷惑性较大,“五反”运动的对象是不法资本家,打击的是他们的“五毒”行为,而不是针对干部队伍的“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整顿的是干部队伍,以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
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 文成公主入藏并非是对外交流,而是国内民族交流;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属于对外交流; ③ 大力推行道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也不属于中外交流范畴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局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院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8分)
(2)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4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主张权利的自由和平等,在美国作为殖民地时,人民就积极追求自由和民主,有着光荣的传统;依据“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可以得出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依据“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可以得出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结合所学言论出版自由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依据材料“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可以得出言论出版自由可以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的1908
材料一? 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回肠”的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⑷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⑸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⑺帝国宪法的诞生——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⑻帝国政治大地震——光绪、慈禧去世,宣统即位;⑼向近代银行业进军—— 大清银行挂牌;⑽剪辫!剪辫!——剪辫运动突起狂飙……
——摘自《1908帝国往事》张研(中国人大清史研究专家)
材料二? 1908年8月27日,清廷正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原文如下:⑴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⑵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⑶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⑷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⑸……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⑹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⑺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⑽总揽司法权。⒀皇室经费, 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附:臣民权利义务……⑵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⑷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⑹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⑺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⑼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问题:(25分)
(1)任选材料一“1908年的诸多往事”中的两件大事,叙述其作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重要坐标”的意义。(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述《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和民权分别作出了怎样规定?(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的1908”?(15分)
参考答案:(1)(4分)从“昭示中国百年历史命运”角度谈意义,言之有理即可,每事件意义2分,共4分。
参考:如“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体现的是晚晴民初“革命派”试图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实现“共和革命”的救国梦;“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体现的是晚晴民初“立宪派”试图以开国会设内阁,实现“君主立宪”的救国梦;“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体现的是晚晴民初以晋商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实业救国梦”;“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剪辫!剪辫!——剪辫运动突起狂飙”等,体现的是晚晴民初西学东渐下的社会习俗变迁。
(2)(6分)要求概要性回答,直接摘抄材料不得分。
参考:《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的规定: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1分),如“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1分);明确规定了君主的立法权(1分),即“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1分);明确规定了君主的行政权(1分),具体包括“召集、开闭、停止及解散议院的权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的权力”(1分),带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明确规定了君主的司法权(1分),如君主“总揽司法权”(1分)。(任意3项具体权力即可,但必须与材料出处对应,共3分)
《钦定宪法大纲》对民权的规定:臣民的权利涉及人身权(1分),如“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1分);臣民的诉讼权(1分),如“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1分);臣民的财产权(1分),如“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等(1分);臣民的义务涉及到“纳税、服兵役和守法” (1分)等,如“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1分)。 (任意3项具体权力即可,但必须与材料出处对应,共3分,如果答到义务方面也可给分)
(3)(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4分)
水平l:能够从西学东渐背景或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转型视角,看“中国1908”的艰难抉择。
参考一:多角度综合论述。如:
“中国1908”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年代”,社会结构因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等因素而艰难转型;
“中国1908”是一个伫立十字路口的“徘徊年代”,各种救国方案因清末新政缓慢推进而扑朔迷离;
“中国1908”是……
参考二:单一角度深入论述。如:从民权与君权角度看“中国1908”;从立宪与革命角度看“中国1908”;从政治与民风角度看“中国1908”;
本题解析:第(1)问要梳理19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加以叙述解答。注意文字简洁、条例、清晰。第(2)问要熟悉《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分析其本质。第(3)问要将1908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去分析,放在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解答。同时注意各个阶级、阶层的反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从“专讲注疏到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 ,从“专讲训诂名物到主讲明心见性”,说明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